PCR引物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PCR引物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PCR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一段寡聚核苷酸。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因此,PCR的首要任务就是引物设计。那么你知道PCR引物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 的保守区内设计

DNA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确定的。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种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软件(比如DNAman)比对(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该基因的保守区。

二、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 碱基之间

引物长度(primer length)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 聚合酶进行反应。

三、引物GC 含量在40%~60%之间,Tm 值最好接近72℃

GC含量(compositio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另外,上下游引物的Tm值(melting temperature)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 4(G+C)+2(A+T)估计引物的Tm 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四、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 位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五、引物3′端不能选择A,最好选择T

引物3′端错配时,不同碱基引发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末位的碱基为A 时,即使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引发链的合成,而当末位链为T 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 错配的引发效率介于A、T 之间,所以3′端最好选择T。

六、引物应具有特异性

引物设计完成以后,应对其进行BLAST 检测。如果与其它基因不具有互补性,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了。

更多有关PCR引物设计的关键点,请联系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你知道PCR引物设计原则是什么吗?

你知道PCR引物设计原则是什么吗?

PCR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一段寡聚核苷酸。PCR中通常需要两种引物。一种与感兴趣区域一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 另—种与感兴趣区域另一端的另一条DNA模板链互补。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因此,PCR的首要任务就是引物设计。引物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PCR的结果。成功的PCR反应既要高效,又要特异性扩增产物。那么PCR引物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物设计的目的是在两个目标之间取得平衡:扩增特异性和效率。因此,引物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引物长度要适宜

一般,引物的长度为15-23bp,常用的长度为18-21bp。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酶进行反应。过短则特异性差。

二、引物GC含量要适宜

1.引物3'端的碱基一般不用A,因为A在错误引发位点的引发效率相对比较高, 而其它三种碱基的错误引发效率相对小一些。

2.3'端防止连续三个CG,引物的GC含量一般为45-5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3.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三、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碱基要随机分布,且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或二聚体,从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

四、引物5'端可以修饰,3'端不可修饰

1引物的5' 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加标记荧光,引入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

2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

3在引物的5`端连接一对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这样便于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

五、退火温度要适宜

退火温度高,扩增特异性强;退火温度低,扩增效率高。

原因:如果引物碱基数较少,可以适当提高退火温度,这样可以使PCR的特异性增加;如果碱基数较多,那么可以适当减低退火温度,使DNA双链结合。一对引物的退火温度相差4℃~6℃不会影响PCR的产率,但是理想情况下一对引物的退火温度是一样的。

更多有关PCR引物设计原则问题,请联系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CR引物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PCR引物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PCR作为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目的是通过引物的作用扩增DNA序列。那PCR引物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引物设计区域: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区内

DNA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确定的。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种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软件(比如DNAman)比对(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该基因的保守区。

二、引物设计长度:15~30bp最you

引物长度(primer length)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

三、引物GC含量:40%~60%,Tm值≈72℃。

GC含量(compositio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另外,上下游引物的Tm值(melting temperature)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四、引物3'端: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五、引物3'端:不能选择A,最好选择T

引物3′端错配时,不同碱基引发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末位的碱基为A时,即使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引发链的合成,而当末位链为T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错配的引发效率介于A、T之间,所以3'端最好选择T。

六、碱基分布:随机分布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误引发(False priming)。降低引物与模板相似性的一种方法是,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七、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Hairpin)使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两引物之间也不应具有互补性,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止引物二聚体(Dimer与Cross dimer)的形成。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应尽量使其△G值不要过高(应小于4.5kcal/mol)。否则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八、引物5'端和中间△G值应该相对较高,而3'端△G值较低

△G值是指DNA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它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G值越大,则双链越稳定。应当选用5'端和中间△G值相对较高,而3'端△G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的引物。引物3'端的AG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聚合反应。  (不同位置的△G值可以用Oligo 6软件进行分析)

九、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而3'端不可修饰

引物的5'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gao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3'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可能。

十、扩增产物的单链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扩增产物单链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用有关软件(比如RNAstructure)可以预测估计mRNA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实验表明,待扩区域自由能(△G°)小于58.6l kJ/mol时,扩增往往不能成功。若不能避开这一区域时,用7-deaza-2'-脱氧GTP取代dGTP对扩增的成功是有帮助的。

十一、引物应具有特异性

引物设计完成以后,应对其进行BLAST检测。如果与其它基因不具有互补性,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了。

值得一提的是,各种模板的引物设计难度不一。有的模板本身条件比较困难,例如GC含量偏高或偏低,导致找不到各种指标都十分合适的引物;用作克隆目的的PCR,因为产物序列相对固定,引物设计的选择自由度较低。在这种情况只能退而求其次,尽量去满足条件。做Real Time时,用于SYBR Green I法时的一对引物与一般PCR的引物,在引物设计上所要求的参数是不同的。引物设计的要求:

(1)避免重复碱基,尤其是G。

(2) Tm=58-60度。

(3)GC=30-80%。

(4)3'端最后5个碱基内不能有多于2个的G或C。

(5)正向引物与探针离得越近越好,但不能重叠。

(6)PCR扩增产物长度:引物的产物大小不要太大,一般在80-250bp之间都可;80~150 bp最为合适(可以延长至300 bp)。

(7)引物的退火温度要高,一般要在60度以上;要特别注意避免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的存在。

而且引物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引物要有不受基因组DNA污染影响的能力,即引物应该跨外显子,最好是引物能跨外显子的接头区,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不受基因组DNA污染的影响。

更多有关PCR引物设计的注意事项,请咨询PCR引物设计者——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酞菁|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酞菁是具有π共轭体系的四吡咯大环的重要候选分子之一,导电聚合物作为新型分子材料的设计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将这两种独特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生产出具有理想性能的材料,从而设计出各种有机分子器件。


然而,对于具有独特光电性质的酞菁核CP的合成,其设计工程的基本原理尚未深入研究。


为此,合成了四取代的外周或非外周含硫代烷基或烷氧基咔唑的锌(II)酞菁。该材料在电位动力学条件下的电聚合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供体-受体CPs,其中唯一的区别是铜(O或S)的性质和取代模式(外围或非外围)在酞菁核上。


结果表明,由于铜的电负性和取代模式的诱导效应的差异,这对CPs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酞菁核CP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了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酞菁|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更多推存

酞菁|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光电材料,纳米材料,聚合物;化学试剂供应商;专业于科研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供应有机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发光探针(磷脂探针和酶探针)、碳量子点、金属纳米簇;嵌段共聚物等一系列产品。

酞菁|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酞菁是具有π共轭体系的四吡咯大环的重要候选分子之一,导电聚合物作为新型分子材料的设计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将这两种独特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生产出具有理想性能的材料,从而设计出各种有机分子器件。


然而,对于具有独特光电性质的酞菁核CP的合成,其设计工程的基本原理尚未深入研究。


为此,合成了四取代的外周或非外周含硫代烷基或烷氧基咔唑的锌(II)酞菁。该材料在电位动力学条件下的电聚合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供体-受体CPs,其中唯一的区别是铜(O或S)的性质和取代模式(外围或非外围)在酞菁核上。


结果表明,由于铜的电负性和取代模式的诱导效应的差异,这对CPs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酞菁核CP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了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酞菁|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更多推存

酞菁|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光电材料,纳米材料,聚合物;化学试剂供应商;专业于科研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供应有机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发光探针(磷脂探针和酶探针)、碳量子点、金属纳米簇;嵌段共聚物等一系列产品。sjl2022/02/14

酞菁 |光电材料|UDP 糖|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酞菁是具有π共轭体系的四吡咯大环的重要候选分子之一,导电聚合物作为新型分子材料的设计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这两种独特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生产出具有理想性能的材料,从而设计出各种有机分子器件。然而,对于具有独特光电性质的酞菁核CP的合成,其设计工程的基本原理尚未深入研究。为此,合成了四取代的外周或非外周含硫代烷基或烷氧基咔唑的锌(II)酞菁。该材料在电位动力学条件下的电聚合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供体-受体CPs,其中唯一的区别是铜(O或S)的性质和取代模式(外围或非外围)在酞菁核上。结果表明,由于铜的电负性和取代模式的诱导效应的差异,这对CPs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酞菁核CP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了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更多推存:

cas:150485-60-2|5,9,14,18,23,27,32,36-八丁氧基-2,3-萘酞菁钯 (II)

cas:757940-49-1|1,4,8,11,15,18,22,25-八丁氧基-29H,31H-酞菁磷(IV)

四叔丁基酞菁硅水合物|CAS号: 85214-70-6

二氧化硅包覆菁染料壳核型纳米颗粒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光电材料,纳米材料,聚合物;化学试剂供应商;专业于科研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供应有机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发光探针(磷脂探针和酶探针)、碳量子点、金属纳米簇;嵌段共聚物等一系列产品。sjl2022/01/20

酞菁 |光电材料|UDP 糖|酞菁核导电聚合物设计:取代模式和硫原性质对Zn(II)-酞菁核聚咔唑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

酞菁是具有π共轭体系的四吡咯大环的重要候选分子之一,导电聚合物作为新型分子材料的设计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这两种独特的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生产出具有理想性能的材料,从而设计出各种有机分子器件。然而,对于具有独特光电性质的酞菁核CP的合成,其设计工程的基本原理尚未深入研究。为此,合成了四取代的外周或非外周含硫代烷基或烷氧基咔唑的锌(II)酞菁。该材料在电位动力学条件下的电聚合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供体-受体CPs,其中唯一的区别是铜(O或S)的性质和取代模式(外围或非外围)在酞菁核上。结果表明,由于铜的电负性和取代模式的诱导效应的差异,这对CPs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酞菁核CP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了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更多推存:

cas:150485-60-2|5,9,14,18,23,27,32,36-八丁氧基-2,3-萘酞菁钯 (II)

cas:757940-49-1|1,4,8,11,15,18,22,25-八丁氧基-29H,31H-酞菁磷(IV)

四叔丁基酞菁硅水合物|CAS号: 85214-70-6

二氧化硅包覆菁染料壳核型纳米颗粒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光电材料,纳米材料,聚合物;化学试剂供应商;专业于科研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供应有机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发光探针(磷脂探针和酶探针)、碳量子点、金属纳米簇;嵌段共聚物等一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