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荧光配合物发光试剂-羟基萘啶类配体敏化稀土铕离子发光材料

稀土荧光配合物发光试剂-羟基萘啶类配体敏化稀土铕离子发光材料

具有高发光效率、出色热稳定性和极佳紫外耐受性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这项工作采用由8-羟基喹啉衍生出的、具有高的激发态能级的羟基萘啶类配体敏化稀土铕离子发光,所制备的铕配合物不仅发光效率高达84%,而且能够在连续的紫外辐照下长时间保持高的发光稳定性。

稀土荧光配合物发光试剂-羟基萘啶类配体敏化稀土铕离子发光材料

有机荧光材料具有大的摩尔吸光系数,所以即使以很低浓度分散一定基质中仍然可以得到明亮的发光。有机化合物还能够与高分子很好地相容,所以与无机材料相比,稀土配合物更适合于制备功能型的转光高分子薄膜。

但是传统的稀土配合物由于很容易发生光漂白现象,一直未能得到广泛使用。本工作开发出的新型稀土配合物则有希望解决困扰本领域的紫外光稳定性问题,推进稀土发光材料在农用转光膜、太阳能电池转光膜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应用前景

1)信息存储元件

利用光致变色化合物受不同强度和波长光照射时可反复循环变色的特点,可以将其制成计算机的记忆存储兀件,实现信息的记忆与消除过程.其记录信息的密度大得难以想象,而且抗疲劳性能好,能快速写人和擦除信息。这是新型记忆存储材料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装饰和防护包装材料

光致变色化合物可用作指甲漆、漆雕工艺品、T恤衫、墙壁纸等装饰品。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可将光致变色化合物加入到一般油墨或涂料用的胶粘剂、稀释剂等助剂中混合制成丝网印刷油墨或涂料;还可将光致变色化合物制成包装膜、建筑物的调光玻璃窗、汽车及飞机的屏风玻璃等,防护日光照射,保证安全。

3)自显影全息记录照相

这是利用光致变色材料的光敏性制作的一种新型自显影+法照相技术。在透明胶片等支持体上涂一层很薄的光致变色物质(如螺吡喃、俘精酸醉等),其对可见光不感光,只对紫外光感光,从而形成有色影像。这种成像方法分辨率高,不会发生操作误差,而且影像可以反正录制和消除。

wyf 03.17

聚合物修饰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光学性能研究

聚合物修饰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光学性能研究

稀土纳米颗粒的发光不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相对于尺寸较大的化合物,纳米微粒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处于表面的激活离子比例也高于相应的体相材料。由于纳米颗粒的边界阻断作用,能量的共振传递也只发生在单个微粒内部,所以高的猝灭浓度使其性能降低。在稀土纳米颗粒外部包覆同质稀土层、二氧化硅以及聚合物是有效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以及量子产率的方法,同时多层结构还可以丰富发光色彩。

1: 同质壳 由于低声子能稀土壳的存在可以减少能量转移,降低稀土离子的自猝灭,因此在稀土纳米颗粒外部包覆同质的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发光效率。Yi等人在掺杂Yb3+、Er3+的NaYF4纳米颗粒外包覆了未掺杂的NaYF4和聚丙烯酸(PAA)后,荧光效率提高7.4倍;NaYF4BYb,Tm@NaYF4@PAA比单纯的NaYF4BYb,Tm纳米颗粒的荧光增强29.6倍。包覆KYF4的KYF4BYb,Er纳米颗粒的发光效率可以提高25倍。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核壳纳米颗粒的荧光增强程度是不一样的,Mai制备的A2NaYF4BYb,Er@A2NaYF4的上转换荧光效率增强一倍,而B2NaYF4BYb,Er@A2NaYF4的荧光只增加1/2

聚合物修饰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光学性能研究

2 :异质壳 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包覆异质壳主要是为了获取水溶性、稳定性和分散性更好的材料,同时还可以使其表面富有功能基团。当有机配体是高能的C)H或者C)C,振动就会对镧系离子的发光造成严重猝灭。不同有机配体对稀土纳米颗粒的下转换发光略有影响,但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尚未有报道。异质材料对上转换氟化物纳米颗粒的包覆主要是二氧化硅、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乙烯亚胺、聚丙烯胺、聚赖氨酸、聚乙二醇衍生物等等,包覆后上转换荧光有小幅度增强或者没有明显变化。

上转换多色发光

将Yb、Er、Tm同时掺杂到NaYF4纳米颗粒中,在单一波长980nm的激发下可以得到多色荧光材料。通过调节掺杂离子的浓度和种类,可以精确控制激发强度平衡,从而实现从近红外到可见的复合多色光。此外,在B2NaYF4BYb,Tm外面包覆B2NaYF4BYb,Er结构的纳米颗粒也可以获得从近红外到可见的上转换发光。这种三明治结构的B2NaYF4BYb,Tm@B2NaYF4BYb,Er@B2NaYF4BYb,Tm不仅光谱丰富,而且与单纯的B2NaYF4BYb,Tm以及B2NaYF4BYb,Er相比,其量子产率和荧光效率都有所提高。

多激发模式发光

等将油酸配位的LaF3BCe,Tb和NaYF4BYb,Er两种纳米颗粒置于十二烷基硫酸钠微乳液中,经过烷链自组装制备具有上转换和下转换双功能的纳米微球,尺寸大约62nm,在254、396、980nm激发下可以得到不同发射的荧光,但是颗粒的稳定性还有待研究。Hu等通过二氧化硅包覆上转换纳米颗粒,同时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掺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分别可以在980nm波长下激发上转换纳米颗粒,488nm下激发FITC,获得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式的纳米颗粒,尺寸仅20~22nm,而且二氧化硅提高了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更适合生物应用。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提供的产品有如下:

海藻酸钠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蛋白 多糖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PAMAM修饰水溶性上转换纳米颗粒

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稀土掺杂上转换

聚乙烯亚胺包覆上转换发光颗粒

环糊精功能化上转换纳米颗粒

聚合物/多肽修饰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

PNIPAm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POSS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PLGA聚合物包裹上转换纳米颗粒

聚多巴胺PDA修饰上转换颗粒

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PEG修饰水溶性上转换纳米颗粒

NHS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氨基羧基巯基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生物素修饰上转换发光颗粒

叶酸RGD多肽包覆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

聚吡咯PPy包覆稀土上转换颗粒

多巴胺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包裹上转换发光颗粒

人血清白蛋白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

牛血清白蛋白修饰上转换发光颗粒 BSA@UCNPS

聚丙烯酸修饰上转换材料PAA@UCNPS

介孔硅包覆上转换发光材料

上转换荧光碳量子点

转铁蛋白修饰上转换纳米颗粒Tf@UCNPS

壳聚糖修饰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

葡聚糖包覆稀土掺杂的上转换颗粒

透明质酸修饰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的发光机理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

上转换发光过程主要来自于稀土离子内4f-4f轨道电子跃迁。在外层的5s和5p电子屏蔽下,稀土离子的4f电子能够发出尖锐的线状发射峰,从而能很好地抗光漂白和光降解。此外,虽然稀土离子内层4f电子跃迁基于量子选择力学是禁止的,但是局部晶体场诱导混合更高电子构型的f组态后,4f电子间可以发生弛豫。由于4f-4f电子间跃迁禁止,三价稀土离子通常具有长寿命发光(达毫秒级别),因此其激发态能够连续吸收几个光子,并且允许激发态离子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生稀土离子间的能量转移过程。掺杂稀土离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基本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包括激发态吸收、能量转移上转换、光子雪崩、协同能量转移、能量迁移上转换。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修饰方法:

常用的UCNPs水溶性修饰方法,包括配体交换、配体清除、配体氧化、层层组装。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的发光机理保存:冷藏
储藏条件:-20℃
储存时间:1年
用途:科研
状态:固体/粉末/溶液
产地:上海
厂家: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i[P(Mo3O10)4]:Sm3+锂离子掺杂磷酸铋钐荧光粉

稀土发光材料在整个固体发光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特殊的电子层结构使稀土元素具有一般元素无法比拟的性质。近几年来,因为具有吸收能力强、发光亮度高、合成温度适中等优点,稀土磷酸盐在照明、量子光学、彩色电视机和热释发光检测领域应用丰富

由纳米棒组成的海胆状微球BiPO4:Ln3+(Eu3+,Tb3+,Dy3+)荧光粉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是一种优异的稀土发光材料基质,

我们提供一种锂离子掺杂磷酸铋钐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制得的荧光粉具有结晶度高,发光强度高的优点。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Bi(NO3)3·5H2O、Sm(NO3)3·6H2O和LiNO3固体粉末混合后加入到硝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A;  

(2)再向混合溶液A中滴加NH4H2PO4溶液,继续搅拌直到NH4H2PO4溶液充分溶解,得到混合溶液B;其中Bi(NO3)3·5H2O、Sm(NO3)3·6H2O、LiNO3和NH4H2PO4的比为3.8mmol:0.2mmol:xmmol:4mmol,x=0.1~1.0;

  (3)调节混合溶液B的pH值至0.50~0.55,得到混合溶液C; 

 (4)混合溶液C在180℃~185℃下反应生成沉淀,至沉淀不增加时,自然冷却到室温; 

 (5)将步骤(4)得到的沉淀物离心分离,将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洗涤并干燥,得到锂离子掺杂磷酸铋钐荧光粉。

Bi[P(Mo3O10)4]:Sm3+锂离子掺杂磷酸铋钐荧光粉

上海金畔生物供应各种稀土发光材料,Sr2TiO4: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Sr2TiO4: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Sr3La(BO3)3:Ce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Sr3La(BO3)3: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Sr3La(BO3)3: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KGd(MoO4)2: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SrY(MoO4)2: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KY(MoO4)4: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等等

名称 激发波长 发射波长 发光颜色
Sr2TiO4: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64 626
Sr2TiO4: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9 649
Sr3La(BO3)3:Ce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42 442
Sr3La(BO3)3: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256 547 绿
Sr3La(BO3)3: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3 616
KGd(MoO4)2: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6 648
SrY(MoO4)2: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7 646
KY(MoO4)4: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5 612
KY(MoO4)4: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5 646
Ca3GdNa(PO4)3: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4 620
Ca3GdNa(PO4)3F: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5 600 橘红
Ca3GdNa(PO4)3F:Dy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49 487,575
K2La(PO4)2: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3 600 橘红
K2La(PO4)2: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4 592
K2La(PO4)2: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74 545 绿
Ca4LaO(BO3)3:Dy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48 587
Ca4LaO(BO3)3: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64 613
Ca4LaO(BO3)3: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7 607 橘红
Na3Y(PO4)2: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75 547 绿
Na3Y(PO4)2:T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58 452
Na3Y(PO4)2: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4 621
Ca3Y2B4O12: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69 545 绿
Ca3Y2B4O12: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4 617
LaAl2.03B4O10.54:Dy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49 572
LaAl2.03B4O10.54: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4 617
LaAl2.03B4O10.54:T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57 454
LaAl2.03B4O10.54: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78 546 绿
LILaSiO4:Dy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50 482
LILaSiO4: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4 618
LILaSiO4:T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60 460
LILaSiO4: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78 552 绿
LILaSiO4: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9 610 橘红
Sr3Y(BO3)3:Dy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51 577
Sr3Y(BO3)3:T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59 455
Sr3Y(BO3)3:Eu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93 613
Sr3Y(BO3)3:Tb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76 547 绿
Sr3Y(BO3)3:Sm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404 602 橘红
Sr3Y(BO3)3:Ce3+长余辉纳米荧光粉 338 422

稀土钒铌酸盐红色荧光材料制备方法

钒/铌酸盐具有四方锆石类晶体结构,是一种优异的基质材料,其对稀土离子具有敏化作用,能够吸收紫外辐射并传递给稀土离子,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是一类很有潜力的发光材料。

应用于近紫外白光LED的钒铌酸盐红色荧光材料是稀土发光材料的一种,在近紫外LED激发下,能发出红光,发光强度高、热稳定性好

一种稀土钒铌酸盐红色荧光材料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S1、将Eu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Sm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Sc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和/或Lu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以及Bi203、Bi(0H)3中的至少一种为原料,按上述材料的化学式组成及化学计量比称取相应的原料,将其混合溶于硝酸或者盐酸中,形成混合溶液A;

S2、按化学式组成及化学计量比称取偏钒酸铵、铌酸钾原料,将其溶于氨水溶液中,并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溶液B,后置于一定条件下的微波超声波组合合成仪中;S3、将混合溶液A通过恒流蠕动栗逐滴加入到溶液B中,产生沉淀,再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既得前驱体;S4、将前驱体高温灼烧,再进行后处理,得到成品。

稀土钒铌酸盐红色荧光材料制备方法

上海金畔生物科研供应一系列稀土粉末,包括稀土荧光粉,金属材料粉末等,以下是我们提供的长余辉纳米荧光粉产品目录:

基质 掺杂离子 激发波长 发射波长 色坐标 发光颜色
Sr2TiO4 Eu3+ 464 626
Sm3+ 409 649
Sr3La(BO3)3 Ce3+ 342 442 (0.157,0.118)
Tb3+ 256 547 (0.290,0.434) 绿
Eu3+ 393 616
KGd(MoO4)2 Sm3+ 406 648 (0.621,0.377)
SrY(MoO4)2 Sm3+ 407 646 (0.600,0.395)
KY(MoO4)4 Eu3+ 395 612 (0.656,0.343)
Sm3+ 405 646 (0.612,0.385)
Ca3GdNa(PO4)3 Eu3+ 394 620 (0.654,0.348)
Ca3GdNa(PO4)3F Sm3+ 405 600 (0.593,0.403) 橘红
Dy3+ 349 487,575 (0.326,0.340)
K2La(PO4)2 Sm3+ 403 600 (0.572,0.424) 橘红
Eu3+ 394 592 (0.630,0.369)
Tb3+ 374 545 (0.299,0.576) 绿
Ca4LaO(BO3)3 Dy3+ 348 587 (0.337,0.326)
Eu3+ 464 613 (0.629,0.370)
Sm3+ 407 607 橘红
Na3Y(PO4)2 Tb3+ 375 547 绿
Tm3+ 358 452 (0.163,0.069)
Eu3+ 394 621
Ca3Y2B4O12 Tb3+ 369 545 (0.303,0.541) 绿
Eu3+ 394 617
LaAl2.03B4O10.54 Dy3+ 349 572
Eu3+ 394 617 (0.648,0.351)
Tm3+ 357 454 (0.180,0.088)
Tb3+ 378 546 绿
LILaSiO4 Dy3+ 350 482 (0.364,0.420)
Eu3+ 394 618 (0.657,0.343)
Tm3+ 360 460 (0.139,0.046)
Tb3+ 378 552 (0.338,0.545) 绿
Sm3+ 409 610 (0.566,0.424) 橘红
Sr3Y(BO3)3 Dy3+ 351 577 (0.322,0.335)
Tm3+ 359 455 (0.211,0.147)
Eu3+ 393 613
Tb3+ 376 547 绿
Sm3+ 404 602 (0.595,0.404) 橘红
Ce3+ 338 422 (0.167,0.115)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

产品介绍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

上转换发光过程主要来自于稀土离子内4f-4f轨道电子跃迁。在外层的5s和5p电子屏蔽下,稀土离子的4f电子能够发出尖锐的线状发射峰,从而能很好地抗光漂白和光降解。此外,虽然稀土离子内层4f电子跃迁基于量子选择力学是禁止的,但是局部晶体场诱导混合更高电子构型的f组态后,4f电子间可以发生弛豫。由于4f-4f电子间跃迁禁止,三价稀土离子通常具有长寿命发光(达毫秒级别),因此其激发态能够连续吸收几个光子,并且允许激发态离子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生稀土离子间的能量转移过程。掺杂稀土离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基本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包括激发态吸收、能量转移上转换、光子雪崩、协同能量转移、能量迁移上转换。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修饰方法:

常用的UCNPs水溶性修饰方法,包括配体交换、配体清除、配体氧化、层层组装。

保存:冷藏
储藏条件:-20℃
储存时间:1年
用途:科研
状态:固体/粉末/溶液
产地:上海
厂家: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温馨提醒: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2022.05.05)

 

 

NaYF4:Yb,Tm 水溶性上转换纳米粒
参数信息
外观状态: 固体或粉末
质量指标: 95%+
溶解条件: 有机溶剂/水
CAS号: N/A
分子量: N/A
储存条件: -20℃避光保存
储存时间: 1年
运输条件: 室温2周
生产厂家: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单分散稀土荧光微球|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激发波长330-360nm|发射波长615nm+10nm

单分散稀土荧光微球|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激发波长330-360nm|发射波长615nm+10nm

稀土荧光微球主要特点

●稀土荧光染料分子包埋在微球内部基质中集中发光,荧光信号更加稳定

●可接受不同表面官能团以及不同规格大小的定制( 20nm-100um )

●埴充了近10%的荧光染料,确保了荧光信号的高强度,高亮度

●粒径高度均一( CV%小于5%), 批间差小,重复性好

稀土荧光微球技术参数

●成分:含有荧光染料聚苯乙烯(Fluorescence Polystyrene)

●密度: 1.05 g/cm3

●折射指数: 1.59 @ 589 nm (25*C) .

●添加剂:含有微量的表面活性剂

单分散稀土荧光微球|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激发波长330-360nm|发射波长615nm+10nm

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优势

  1、荧光微球粒度均一、单分散性好、稳定性良好,每批次产品PDI系数均≤0.03;

  2、微球包裹荧光物质密度更高,分散性更均一,检测灵敏度更高;

  3、金畔生物所开发的荧光微球专门针对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技术平台和微孔板超敏检测技术平台,通过本公司的反复验证和实际应用,筛选出了适合抗体偶联和极佳技术性能的表面电荷密度、基团种类及粒径大小;

  4、为了满足部分检测项目对灵敏度要求越来越来高的趋势(有的检测项目达到pg/mL的级别,如心肌肌钙蛋白I),金畔生物推出了一系列表面修饰不同长度手臂的微球,对于灵敏度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好处(1-2个数量级,不同项目有所不同),同时我们也将陆续推出不同修饰手臂的微球,不断提升检测灵敏度;

  5、金畔生物可实现客户从小规模个性化定制到大规模稳定生产,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金畔生物可为您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从微球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到产品的开发以及读数仪的匹配,金畔生物均可为您高效率的服务。

单分散稀土荧光微球|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激发波长330-360nm|发射波长615nm+10nm

单分散红色稀土荧光微球

单分散羧基交联聚苯乙烯微球Monodisperse Carboxyl crosslinked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环氧丙脂 (GMA) 微球Monodisperse GMA microspheres

单分散红色稀土荧光微球Red Rare earth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monodisperse

单分散羧基稀土荧光微球Red Carboxyl Rare earth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monodisperse

单分散氨基稀土荧光微球Red Amino Rare earth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monodisperse

包埋式氨基二氧化硅铁磁珠Amino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embedding

包埋式羧基二氧化硅铁磁珠Carboxyl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embedding

包埋式环氧基二氧化硅铁磁珠Epoxy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embedding

包埋式硅羟基二氧化硅铁磁珠Silhaiol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embedding

核壳式氨基二氧化硅铁磁珠Amino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core-shell

单分散红色稀土荧光微球

核壳式羧基二氧化硅铁磁珠Carboxyl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core-shell

核壳式环氧基二氧化硅铁磁珠Epoxy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core-shell

核壳式硅羟基二氧化硅铁磁珠Silhaiol silica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core-shell

氨基脲醛树脂磁性微球Amino UF Magnetic Particles

羧基基脲醛树脂磁性微球Carboxyl UF Magnetic Particles

环氧基脲醛树脂磁性微球Epoxy UF Magnetic Particles

硅羟基脲醛树脂磁性微球Silhaiol UF Magnetic Particles

氨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Amino polystyrene magnetic microspheres

羧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Amino polystyrene magnetic microspheres

环氧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Epoxy polystyrene magnetic microspheres

硅羟基聚苯乙烯磁性微球Silhaiol polystyrene magnetic microspheres

链酶亲合素聚苯乙烯磁性微球Streptavidin polystyrene magnetic microspheres

羧基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Carboxyl Fe3O4 magnetic nhaioparticles

环氧基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Epoxy Fe3O4 magnetic nhaioparticles

硅羟基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Silhaiol Fe3O4 magnetic nhaioparticles

氨基gama-三氧化二铁磁性微球Amino gama-Fe2O3 magnetic microsphere

以上产品源于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有其他信息或产品信息咨询我们。